他曾独自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
带着几分好奇
也带着几分对未知的迷惘
怀着想成为一名医学生的理想
他研读生物化学 攻克重重难关
疲倦之时 学习之余
常在住家奶奶的厨房中闻到饭菜香味
在奶奶的厨房里打下手的同时
他也逐渐萌发想做西餐西点的想法
奶奶说 很遗憾 身为厨师我没有去过烹饪学院进修
他说 让我与你一起实现这份愿望吧
金哲然 Selby
个人小档案
在读院校 1:Kwantl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昆特兰理工大学
就读专业:Science in Biology and Chemistry 生物化学
在读院校 2: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 太平洋烹饪艺术学院
就读专业:Culinary Arts Baking and Pastry Arts 烹饪艺术
毕业时间:2018年
毕业高中: VSB 温哥华教育局 (11年级) - Richmond Christian School(12年级)
标化成绩: 雅思6分(高中申请时期递交)
兴趣爱好: 烹饪,看电影,交朋友
课外活动: 青年组,教堂,帮家里干活儿
Q&A
Q1:是什么让你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出国的念头,我从小英语都还不错,所以很愿意和外国人交流,一直以来也很想见识一下国门之外的风光。其次就是我不太欣赏和适应国内的教育制度,我在一些科目上有点偏科,但是体制内的学校都要求学习所有科目,我感觉我对于部分科目的学习一直都没有入门。国外教育的侧重点是兴趣学习和选课自由,所以我学业方面也比较向往国外的教育制度。
Q2:你在不同的大学期间就读的专业是不同的,那么你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如何发掘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并做下决定的呢?
其实我最初选择生物化学专业的原因是我想走医学这条道路,但是加拿大对于医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位和昂贵的费用,更重要的还有一定的身份(比如绿卡持有者或移民)。随着大学生活的进行,我也对于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转学到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太平洋烹饪艺术学院)学习烹饪艺术。至于还会不会再回医学,我现在还没做出最终的决定。
Q3:你为什么选择加拿大温哥华留学?为什么最终选择在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太平洋烹饪艺术学院)完成学业?
我出国之前英文基础就比较扎实,和当地人交谈交友也比较开心,高中期间我与我住家家庭产生了深厚感情,他们让我在国外也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和我住家早已不仅仅是房东和学生这么简单的一层关系,他们对我来说是一份可贵的亲情,让我在那里寻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申请季择校时因为舍不得离开我的住家,所以我选择继续留在了温哥华。后来我选择在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太平洋烹饪艺术学院)完成学业,一方面是它费用低、毕业时间短、可以让我尽快移民,另一方面也是我住家奶奶潜移默化带给我的影响。她是一名厨师,我高中时候常常在厨房里面看她做饭,所以日渐对烹饪产生了兴趣。奶奶虽然是厨师但是她年轻的时候没有去过烹饪大学进修,所以我也想为奶奶实现烹饪大学梦。
Q4:你面临学业和生活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读本科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学业和打工之间的平衡。为了赚取我的学费和上学期间的部分生活费,我选择在温哥华当地的餐馆打工,餐馆打工时间也比较长工作也比较苦,所以也占用了我不少学习的时间,打工最密集的那段时间也是我觉得在外读书比较不容易的一段时间。
Q5:有没有移民在加拿大就业的打算呢?
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凑够移民分成功完成移民。(注:加拿大移民政策实行打分制度,打分依据为申请人的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能力等)
Q6:你觉得你出国留学的经历有没有给你带来变化?
我的高中时期也是我的成长关键期,出国留学的经历同时也在逐渐塑造我的三观。我觉得我非常幸运,能遇到了这么好的住家,让我在国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我原本也许是孤身一人的留学生活不再孤单无助。
Q7:非常感谢你今天给我们分享你丰富的留学经历,访谈的最后,你有没有对留学后来人的不得不说的几点建议?
大家往往被一些关于外国人的刻板印象所框住,觉得好像与文化背景不同金发碧眼的他们难以亲近,认为异国文化难以融入,因此很多人对于文化相融这件事是往而远之。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人性品质都是一样的,不分国籍背景,我们有时候就要跨越这层文化不同的屏障,去大胆拥抱融入更多不同的文化。
陈老师感言:
第一次见到哲然他穿着一身西装,看上去不太像一个高中生,接触后发现他的确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出国留学,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留学国家也是自己选择的,从计划出国到办理出国整个过程,他都是全程自己设计与参与。从认识他到出国这些年,我们亦师亦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很幸运,他在加拿大的住家家庭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并且非常好地融入了当地社会,他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当地人几乎没有中国人。一直以来出国留学应付学业是一大挑战,融入当地社会是更大的挑战,可以说像哲然这样能融入得那么好的,在我十多年留学咨询工作所接触到的学生中算是凤毛麟角。他在住家生活中,把自己的住家当成亲人,经常参与住家家庭生活,帮助住家除草、布置晚宴、放学回家喜欢和住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住家一家人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因为他有一颗真诚的心,所以换得了远在西半球一家人的真情。在留学期间,哲然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学业,而且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学费,用自己地勤奋获得了经济独立。也许99%的人最终平凡,但是我们都值得为1%的可能而努力。哲然身上有这种韧性,让我看到他可以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寻找到自己的幸福。